To:中国金融App广告主
在过去两年间,金融App在全球市场的整体激活量保持连续增长。智能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丰富的需求场景、国内金融领域开发者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力,以及金融企业早期的国际化布局与多类型合作发展等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出海掘金」之路的稳步发展。
然而隐私时代的来临,加之不同区域市场监管政策、文化差异和用户习惯带来的更加凸显的「区域性特色」,让金融App的出海之路无法简单复用过往策略,如何解锁2023年新的增量,成为接下来最重要的议题。
AppsFlyer关注到这一需求,根据中国金融App的海外营销数据撰写了《2023中国金融App出海营销现状报告》,希望从安装量、CPI与广告花费、再营销与留存率、付费用户以及作弊情况等核心指标出发,为金融应用开发者和营销人员提供有深度的洞察。
方法论
报告数据来自2000个总部设立在中国大陆且季均安装量不少于10K的金融App,及其在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间的2.9亿次自然安装量与6.5亿次非自然安装量,经标准化处理得出。
报告包括哪些重点?
·中国金融App出海营销核心数据趋势:安装量、广告花费、CPI、留存率
·12个核心出海市场的多项数据走势
·再营销、付费用户、作弊情况
关键洞察先睹为快
1
国内金融App全球激活量持续活跃
新市场表现令人瞩目
从全球整体市场来看,安卓端激活量在过去两年表现出稳步提升,由2021年Q1的7.52%增至2022年Q4的15.27%。而iOS端则在经历2021年的小幅波动后,在2022年实现了超过4倍的增长,增幅高达327%。
多个细分区域的激活量也都在2022年表现出了指数型的上升,如澳新、日韩、西欧。其中澳新与日韩地区安卓、iOS双端在2022年的增幅最高达到10倍。这或许意味着中国金融App广告主正在积极拓展东南亚、非洲之外的新市场。
2
不同市场CPI差异明显
整体在波动中上扬
从全球整体市场来看,获客成本在过去两年波动上升。尤其在2022年Q1,迎来一次显著的增长,平均每App安装花费从1.00美元增长至1.22美元。随后在2022年第三季度,价格稍有回落,降至1.12美元。
我们将目光转向广告花费,可以发现,增长过程和峰值主要集中在每年的Q2-Q3。一方面,也许和公司的策略、预算分配相关;另一方面,这一趋势耦合了近两年CPI的变化,Q2-Q3的CPI为低谷,这或许促成了更多的投放计划。但Q4受购物季的影响,CPI上涨,花费有所缩减。
3
不同区域主流产品类型差异
对留存率影响显著
留存率是竞争激烈的下半场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对比不同市场来看,日韩地区安卓端留存率表现最优,虽然在过去一年中有所下滑,但即便在2022年第四季度,其30天留存率仍然达到7.78%。相比之下,东南亚地区的留存情况不容乐观,其2022年安卓端30天平均留存率仅0.83%。从数据来看,人数大跌往往发生在第1天到第3天之间,这体现出早期激励的重要性。
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AppsFlyer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Top 10安装量的App类型后发现,北美、日韩、澳新等发达市场主流产品以加密数字货币平台为主,而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市场以个人银行服务与借贷平台为主。这种区域性主流产品的类型差异,或许从根源上导致了留存率的不同。
未来展望
线上金融服务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多元的需求场景为中国金融App出海带来了众多机遇。根据AppsFlyer数据,中国金融App在数量和安装量层面,占比全球金融App的10%-30%,这也说明中国金融App出海仍具有较大潜力。
从出海市场结构的层面来看,中国金融App出海已经不局限于早期的东南亚市场,日韩、澳新等地区成为了活跃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主流产品差异也构成了多样性的发展格局。追随制造业和实业出海的脚步,金融服务也将协同向更加广阔的区域扩散,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
面对隐私时代的挑战,金融App需要在底层设施、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行业标准等多个维度上与国际接轨,快速学习和适应新的市场变化,了解行业标准、加强技术安全保障,同时在产品和营销方式上迭代升级,获得更多的用户信任和市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