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从未认真思考过:“清理手机存储空间的 App,竟然是一个在App Store上订阅收入年收数亿美元的大生意?”根据 Appfigures提供的数据,仅在2025.5月,用户在这类 App 上的订阅支出就接近 4000 万美元,远超我的预期。
2024 年订阅总收入为 1.97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翻一番,因为今年前五个月该类型收入已超过一半,并且增长迅速。
目前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上,这类应用的数量超过 1500 款,功能主要围绕照片整理、去重、压缩等展开。部分产品还提供额外功能,比如视频压缩、广告拦截、相册清扫等,但它们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
帮助用户删除不必要的照片、释放存储空间。
一个看起来不难的功能,苹果至今都没有主动“封杀”这一市场空缺,反而给第三方开发者留下了巨大的变现空间。
是的,它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在 App Store 上。这个赛道不但竞争激烈,还隐藏着大量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对独立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看起来挤满人,实则仍有机会”的细分市场。
你很可能以为这类 App 不值一提,或者早就被系统原生功能取代了。毕竟 Android 手机上很多厂商都已经内置了类似功能,如清理缓存、删除重复照片、压缩视频等。
但关键来了:iOS 没有做这件事。对,就是这个“空缺”,让一大批清理类App在 App Store 上疯狂吸金。
根据 Appfigures 的数据,仅在过去一个月,全球用户就在清理类 App 上花费了近 4000 万美元。你没看错,这不是累计数据,是一个月的消费额。
而且,这类 App 并不是最近才火起来:
清理应用这个类别早在 App Store 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来都有人在这个利基市场里赚钱。
比如,最近就有一位独立开发者,在 2024 年 5 月份通过一款清理类 App实现了 2900 美元的月收入。这还只是最基础的起步版本,没有团队、没有广告预算,几乎可以说是“发布即赚钱”。
二、为什么是 iOS?不是 Android?
目前这个领域大约有 1500 款清理 App,其中 95% 的收入都来自 App Store,而不是 Google Play,虽然Google Play有几百个应用,但大多数都无法带来多少订阅收入,均是广告收入。
为什么?因为:
Android 系统自带类似功能,用户没必要另下 App;
iOS 用户的痛点反而更集中,他们急需第三方工具来清理“看不见的空间杀手”——重复照片、大文件、视频缓存等;
再加上 iOS 用户的付费意愿、支付习惯更强,这类“高频刚需”的小工具反而在 iOS 上大赚特赚。
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
在 Android 上系统已经提供了清理功能,用户没理由额外下载;而在 iOS 上,第三方 App 反而成为刚需。
其实并不新鲜——二维码扫描器 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虽然 Android 早就内置扫码功能,但 iOS 缺失多年,导致 App Store 上的扫码 App 一度疯狂吸金,最高年入千万美元。尽管 Android 早已内置,但 iOS 一直没有真正做“扫二维码”这件事,直到几年后才补上。
这个规律再次验证了一点:
“Android 原生有,但 iOS 没有” = 潜在爆款机会。
目前至少有 161 个清理类 App 月收入过 $1,000
其中 42 个月入 $10 万+
更有 7 个 App 单月营收突破 $100 万
别忘了,这个品类的用户粘性并不强,“谁先被看到、谁就先被下载”,因此品牌忠诚度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如果你的产品策略得当,哪怕进入较晚,也依然有机会分一杯羹。
所有,不像工具类应用的常见痛点——“用户忠诚度低”,在这个品类中却反成了优点:
用户并不关心品牌,只要能用、能清理、界面不难看就行。这意味着——谁被用户先看到,谁就可能被下载。
四、赛道拥挤,如何突围?
你可能会问:“这么卷了,我还有机会吗?”说实话,并不容易。但不是没法做。这个赛道确实不新,竞争者不少,但也并非没有机会。
当你观察一些头部 App(比如 Cleanup、Cleaner Guru、AI Cleaner、Cleaner Kit 等),他们能胜出的方式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头部产品(如 Cleanup、Cleaner Guru、Cleaner Kit 等)都采用了 “Apple Ads + 关键词排名” 双轮驱动的打法。
它们在美国市场投放了 数千关键词的 Apple Ads 广告;
同时还在 数千个关键词中实现了自然排名(ASO),这并非偶然,而是高度策略性的命名和描述优化。
App 名称、子标题、关键词设置也做得非常精细,确保能通过自然排名获取搜索流量。
这告诉我们:
光靠优化关键词(ASO)不够,一定要配合投放才能起量。
原因很简单:用户不是在选品牌,而是在选“哪一个看起来最能用”。
图标风格一致化,有利于形成“用户熟悉感”;
截图突出功能点(如“重复照片清理”、“一键压缩”);
进入 App 的第一屏务必清晰明确地展示价值,减少跳出率。
比如删照片、识别重复视频、智能压缩,甚至增加广告屏蔽、智能分类等功能。注意,用户并不需要你做一个全能王,只需要帮他解决一个“现在”遇到的焦虑——“手机又没内存了”。
目前已有一些 App 引入 AI 功能,比如:
用 AI 识别模糊照片、重复照片;
提供“最佳留存建议”或“一键智能筛选”;
利用模型分析视频是否值得保留。
这些功能在用户角度看非常“懂我”,哪怕核心功能没变,本质仍是清理,但用户感知却完全不同。
五、这类 App 产品设计,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关键点?
新手引导必须简洁而有价值感
不要搞复杂教程,用户只关心“你能帮我清掉多少垃圾”,演示这件事就行。
免费体验要真“释放空间”
最好在免费版本就能展示一次明显的“成果”,哪怕是扫描并展示可清理列表。
付费墙设计要避免“突然打断感”
目前流行做法是延迟弹出 + 演示完价值再提收费,转化效果远高于直接开门见山。
如果你是一名独立开发者或者小团队,想要在已有验证的市场中寻找切入点,那么清理类 App 依然是一个值得试水的赛道。
当然,它不是“低竞争、高利润”的蓝海。但它有明确的需求、有成熟的盈利模型、有可复制的营销策略——更重要的是:
你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就能验证商业模式。
比起追热点,它更像一个“可控预期”的冷门机会:你知道有人做过、知道用户在付费、知道市场还没饱和,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可以考虑试试这个方向:
想做一款快速测试变现模型的 App;
具备一定 Apple Ads 推广预算;
熟悉 Swift 或 Flutter,有能力快速迭代;
熟悉 ASO 或有数据分析能力;
做过 AI 图像处理或照片识别类项目。
在过去十年,像二维码扫描器、PDF 生成器、录音转文字这类“iOS 没有、Android 内置”的工具类 App 一次次在 App Store 上证明:你不需要新想法,只需要抓住系统的缺口。
而现在,“清理空间”成了下一个机会窗口。
如果你正好有开发能力,不妨从这个切口开始,为用户解决最简单但最痛的那个问题。这个赛道或许早有人在,但真正做到极致的产品,依然稀缺。
清理类 App 的玩法没有技术门槛,更多是“认知和策略”的竞争。
在这个赛道里,没有人关心你是谁,只有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出现在我搜索“storage cleaner”时的前两名?
别再只盯着做“创新”产品,有时候选对一个“没人重视”的成熟赛道,更有机会打穿冷启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