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美国大型折扣连锁店Big Lots宣布启动全美960家门店的“停业大甩卖”,标志着这家曾以家居用品和庭院家具闻名的零售巨头正式进入清算程序。这一举措不仅暴露了企业自身的财务危机,更折射出美国消费市场在2025年开年遭遇的深度萎缩——1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9%,创近一年最大跌幅,核心零售销售同步下滑0.4%,凸显消费者在高利率和通胀压力下的收缩性消费行为。
Big Lots清仓:从扩张到崩塌的十年轮回
Big Lots的兴衰史堪称美国消费变迁的缩影。2010年代,凭借“低价+多样化商品”策略,其门店数量从800家快速扩张至1420家,成为全美第三大折扣零售商。然而,随着电商冲击、家居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公司业绩逐年下滑。2024年9月,Big Lots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门店数量缩减至960家;至2025年2月,最终选择以“全场5折”清仓甩卖,试图通过资产变现寻求收购机会。
首席执行官布鲁斯·索恩坦言:“尽管我们努力探索业务延续可能,但不得不启动清仓程序以保护资产价值。”这一表态揭示了美国实体零售业面临的普遍困境:成本攀升、客流量下降与供应链压力交织,叠加美联储持续加息至5.25%-5.5%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抑制了消费者对耐用品(如家具、家电)和非必需品(如服装、运动用品)的支出。
Big Lots的困境与宏观经济数据形成呼应。2025年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64.7,创15个月新低,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预期升至4.3%,为1995年以来最高。高通胀侵蚀购买力,而工资增长乏力(实际时薪同比仅增0.2%)迫使消费者转向必需品,非耐用品消费占比从2024年12月的38%升至2025年1月的42%。
耐用品领域受冲击尤为显著。1月家具销售额环比下降1.7%,家电销售下滑0.7%,与Big Lots清仓品类高度重合。行业数据显示,美国建材零售额连续11个月收缩,2024年德国家具业营收同比下滑7.4%,出口下降8.6%,进一步印证全球消费需求疲软。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木材、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供应链成本上升的担忧。尽管关税政策短期内或推高通胀,但长期可能抑制企业投资和就业,形成“通胀-加息-衰退”的恶性循环。消费者对政策前景的迷茫加剧了支出谨慎情绪,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已预警2025年业绩增长放缓。
Big Lots的清仓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2月,百安居以250万英镑收购英国8家Homebase门店,试图通过规模扩张巩固市场份额。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大规模体系化重资产传统的北美公司,转型并非易事。行业洗牌加速,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亦迫使企业调整策略。
未来展望:降息预期升温,但复苏仍存挑战
尽管美联储释放年内降息信号,但消费信心的修复需时日。分析师指出,若实际工资增长和就业市场维持稳定,消费或避免深度收缩,但难现强劲反弹。
Big Lots的落幕警示着美国零售业乃至整个经济的结构性挑战:在高利率、通胀粘性与政策不确定性交织的背景下,企业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模式转型与成本控制,方能在寒冬中觅得生机。而消费作为美国经济的核心引擎,其复苏进程将直接决定2025年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