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月薪2万打不起羽毛球、#羽毛球价格大涨等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多个羽毛球品牌先后发布调价通知。球友们发现,仅半年时间,一桶羽毛球的价格就普遍上涨40%,部分型号价格上涨甚至超过60%,“快打不起了”。
羽毛球价格为什么会飙涨?背后的产业带又有什么特点?本期一起走进中国羽毛球产业带。
01 羽毛球价格为何突然飙涨
原材料鹅、鸭的毛片稀缺是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则是今年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热度持续上升,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根据巨量算数显示的数据,2024年以来,羽毛球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同比增加237.38%。在小红书上,“羽毛球”一词关联的笔记已超过288万篇,话题浏览度更突破34亿次。
高技巧、低危险、易上手,既可竞技,又可休闲,对场地的要求还不高,又有块空地就能玩。相较于过去的飞盘、骑行等小众运动,羽毛球显然有更好的群众基础,较强的社交属性,也让人们自发地组织羽毛球局,也进一步扩大了羽毛球影响力。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大众运动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在26个调研城市中,羽毛球位居热门运动第二,仅次于跑步。
羽毛球产业链也在此背景下发展不断提速。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羽毛球相关企业约1.3万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注册公司达39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
02 中国三大羽毛球生产基地现状
安徽六安、无为
安徽的羽毛球产业,分布比较广,主要集中在六安和无为,马鞍山也有一些。
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每年有6000万只羽毛球从这里“飞”向全球。羽毛球产业版图上的抢眼成绩,让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镇,吸引了众多目光。六安市是中国重要的白鹅产地,亚狮龙在六安建了生产基地,这里的白鹅很有“吸引力”。
无为是全国重要的羽毛集散地之一,拥有“中国羽毛球产业基地”的称号,也是“中国羽毛羽绒之乡”。无为的羽毛羽绒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最初是手提肩挑、走街串巷的“鹅毛贩子”,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群化、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知名的羽毛球品牌“翎美”就是安徽的,生产基地在无为!比起其它羽毛球产地,无为是起步较早,并且羽毛、羽绒产业双管齐下,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贵州锦屏
地处苗岭侗乡的锦屏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因2017年引进了世界羽坛知名品牌亚狮龙,产业从此起步。如今,每天上万打、超过10万只羽毛球从这里“飞”向全球。
贵州锦屏县特产的鹅羽正是羽毛球制造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鹅羽质量稳定,能满足羽毛球制造过程中对羽毛弹性和耐用性的要求。2023年,锦屏县生态鹅养殖销售金额达1800多万元,锦屏亚狮龙羽毛球年产值达到3.4亿元,预计今年(亚狮龙)公司产值预计破4亿,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
2023年,锦屏县羽毛球运动装备制造落户企业已达12家,年产值5亿,羽毛球产业链外贸出口额877万美元。
浙江江山
浙江江山市被誉为“全国羽毛球之乡”,也是全国重要的羽毛球生产基地之一。这里的羽毛球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白鹅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江山市拥有羽毛球生产及配套企业55家,2万多名从业人员,产业聚集度非常高。2022年,江山市的羽毛球产量达1.8亿只。
许多企业从最初的代加工起步,通过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生产不断提升羽毛球的品质和生产效率,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小贝有话说
商品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一旦某种产品价格过高,市场自然会寻找替代品,甚至是引发技术上的新突破。
当前,越来越多的尼龙羽毛球品类涌入市场,其中不乏被赞誉为“黑科技”的碳音球,以其飞行稳定、耐打等特点,成为许多球友的首选。对于那些“高手”们反映的人造球手感不佳的问题,国内部分厂家已经开始精进工艺,提高技术含量,旨在为球友们提供更多样化的优质选择。
羽毛球市场一片向好,卖家与企业仍需时刻保持市场敏感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握有更多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