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南亚两家金融科技公司Fazz和FinAccel先后宣布分别融资1亿美金C轮和1.4亿美金D轮 - 后者步入了独角兽行列。
Fazz是印尼终端代理网络(agent network)Payfazz和新加坡支付公司Xfers合并的产物;而FinAccel则拥有印尼最早的消费信贷平台Kredivo - 目前在越南也通过借牌快速发展。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的最新一轮融资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看看他们的投资人:
1. Fazz的C轮投资者包括:老虎全球、DST、B Capital、禹徽资本、以及瑞士投资管理平台ACE & Company;
2. FinAccel的D轮投资人包括:大宇未来资产、(刚宣布募集5.5亿美金的)澳洲Square Peg、日本GMO全球支付基金、Jungle、Openspace、国泰创新、以及Endeavor Catalyst;
我们也可以看下两家上一轮的投资人:
1.2020年7月,Fazz宣布完成5300万美元B轮融资 - 投资人包括:B Capital、禹徽资本、老虎全球、YC、DST、ACE & Company和Quiet Capital;
2.2019年12月FinAccel宣布的9000万美金C轮投资人包括:大宇未来资产和Naver合作的亚洲成长基金、Square Peg、新加坡电信战投、印尼电信、国泰创新、Kejora、大宇未来资产证券、澳大利亚的Reinventure以及DST。
也就是说,两家的最新一轮融资基本上都是老股东继续投入 - Cap table上面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名字。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大家都知道目前印尼的经济大环境并不怎么样 - 汇率、通胀和尤其是燃料成本都影响着民众的消费能力。大多数的消费信贷公司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资金成本上升和逾期率上升的双重压力。
虽然大家可能都经历过2020年疫情之初的那一轮坏账飙升 - 但是这次是多重打击,而且没人知道目前的情况什么时候会好转:可能很快 - 也可能持续到2024年。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的尤其是2C的成长期项目自然面临着融资困难或者估值被打压的风险。那老股东继续投入也是理性的选择 - 毕竟,赌的是这些公司不仅能够幸存下来,而且在目前的洗牌之后能够领先市场。
2020年疫情之初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 比如红杉印度加大对印尼咖啡连锁Kopi Kenangan和滑板车租赁平台Beam的投入。不过,不管怎么说,FinAccel和Fazz等很多印尼互联网公司之后都会面临是否能突破市场的摩擦力,顶破天花板的挑战。对于之后能否以满意的估值退出,这个至关重要。